MUG (4-甲基傘形酮葡糖苷酸)
產(chǎn)品名稱(chēng):MUG 【Assay: ≥99.0% (HPLC)】
產(chǎn)品CAS :6160-80-1
產(chǎn)品編碼:M007-100mg
MUG (4-MU-glcUA; 4-Methylumbelliferyl-β-D-glucuronic acid dihydrate),也稱(chēng)作MUGlcU,
是β-葡萄糖醛酸酶熒光底物,酶法水解后釋放藍色熒光物質(zhì)4-methyl-7-hydroxycoumarinon。
這一底物常用于鑒定E. coli污染,也能高度靈敏地檢測植物中標志性GUS基因的表達。
常用中文名:4-甲基傘型酮-beta-D-葡糖苷酸
常用英文名:4-Methylumbelliferylglucuronide
簡(jiǎn)稱(chēng):MUG
CAS號:6160-80-1
分子式:C16H16O9
科研試劑,廣泛應用于分子生物學(xué),藥理學(xué)等科研方面,葡萄糖醛酸苷酶底物。
4-甲基傘型酮-β-D-葡糖苷酸是β-葡萄糖醛酸酶的一種熒光基質(zhì)。
用于測量β-半乳糖苷酶活性的熒光底物,用于大腸桿菌的快速靈敏檢測。也可用于大腸埃希氏菌的快速測定。
4-甲基傘形酮葡糖苷酸(MUG)培養基檢驗原理:
4-甲基傘形酮葡糖苷酸(MUG)培養基中蛋白胨提供微生物生長(cháng)所需的氮源;
亞硫酸鈉和去氧膽酸鈉為選擇性抑菌劑,抑制多數革蘭氏陽(yáng)性細菌;
磷酸鹽為緩沖體系,同時(shí)具有修復作用;
硫酸錳、硫酸鋅等等無(wú)機鹽提供穩定的滲透壓和生理環(huán)境;
MUG為酶底物;
大腸埃希氏菌能夠產(chǎn)生葡萄糖醛酸苷酶,分解MUG產(chǎn)生熒光底物,在366nm紫外燈下產(chǎn)生藍色熒光。
Copyright 2010 MDBio版權所有
E-mali:mdbio@mdbio.com.cn 地址: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株洲路120 傳真:0532-88706863
魯ICP備20014771號-1
求索科技